商業周刊1621期
全球汽車零件王-敏實集團…談領導管理
*** 關於敏實集團 ***
- 香港股票市值約1.267億元新台幣、2018年度營收上看620億元新台幣。
- 全球擁有43個生產據點;全球共有47個車廠客戶,包括BMW、賓士…等等。
- 1992年成立敏實集團前身”敏孚機械”,距今僅26年。
- 2016年拿下中國第五張新能源車製造車牌。
- 2017年回台灣購併淳安電子,建立整合平台。
- 2018年買下台灣大華科技大學,並期待2020年成為台灣技職體系的標竿。
*** 緣起 ***
為什麼小編會想要寫這樣的一篇文呢?
主要是因為小編過去也在T1汽車產業待過近15個年頭,最深刻的體會之一是幹部真的很需要建立專屬自已的優質領導力。若是缺了領導力,再好的管理工具也只是幫助主管、幫助企業達到維持的境界,但面對外部不斷的變化與競爭,維持就某種程度而言就是退步呀!
當然,更重要的是,敏實集團由汽車零件廠經過近26年的發展路程,已經擁有自己的整車廠(汽車組車廠),試想,台灣的組車廠花了多少年才有所謂的自主品牌?可見這樣的成就真的不簡單,更加值得我們來探討敏實集團的特殊點囉。
*** 敏實管理以人性為出發點 ***
- 人性課一:挑據點,要雪中送碳
避開大城市,到小城市投資。
盤算的不只是人力、土地成本,
還考慮到越是資源不足的地方越是需要被投資,
當您願意投資,自然會獲得更好的回應。
編按:有句俗語說…
大廟多人拜,沒人記得你。小廟愈是拜,愈是保佑你。
這話說的是,當你越是沒有社會地位、越是沒有資源,自然沒人會理你。
可是相對的,這時若有人會願意理你會幫助你,你會如何回報呢?
自當是湧泉以報尚且不足。
所以,企業經營也好、待人處事也好,我們是否都過度地往上高攀,
而忘了,或許最能幫助你的、幫助企業的,往往是最角落、最不起眼的那個他?
- 人性課二:帶員工,高關懷高要求
省人的成本,其他成本就上來了。
先加薪,再要求工作指標。
帶著理想跟員工談要求。
當老闆的最大創新是善待員工。
編案:上面這句話,其實要頓點的看。
若只是要節省人的成本,這些人,一定會讓企業的其他成本上揚。
換個角度想,若是不要過度省人的成本,有沒有機會讓其他成本降低?
為什麼,敏實集團對員工是高關懷高要求,而不是高要求高關懷。
我們總是習慣這樣要求部屬…
先有好績效,才會有好報酬,要公司關懷你,先看你的績效好不好?
想想看,一開始我不給予且立即就要求許多,你會願意付出多少?
相對的,我先給你讓你感受到,再來做要求,你會不會願意多一些?
所以,思考看看:
1.很多時後,我們會不會本末倒置了,忘了那因果關係?
2.我們對於部屬是否只在乎績效,但忘了人與人之間的首要…關懷?
- 人性課三:養人脈,用小癟三哲學
不擺高姿態,別人自動幫你
別人越是捧你,越不能把自己當回事。
編按:當我們默默無聞時,我們願意把對方放在前面,都是盡力在配合所有人。
當那天我們有實力了,我們還是願意把對方放前面並努力配合…
您覺得對方會怎麼對待你?
相對的,不把自己當回事兒,自然會有勇氣願意多加嚐試,
就算失敗,也會願意面對,快速找原因、快速做改善,
若是如此積極,想想,客戶會如何對待我們?
- 人性課四:挖客戶,捧他們上天
專機接送,收服日本社長心
私人機不是用來享受的,是賺錢工具。
編按:小編對商周的這個小標語是挺不能接受的。會讓人誤解對客戶要捧上天。
但卻很認同小標題的最末句,
也就是說,所謂的奢侈品若是用來自己享受,那就真的是奢侈品了。
但若是用來服務客戶,讓客戶感受到我們對其尊重,
那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業務行銷媒介了。
所以,敏實集團的概念,
是在於如何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誠意與對其尊重及在乎,
應該是商場最基本的不二法則。
當然文中也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,
當某技術成熟後,會在不損及合資對方的權益下,
另發展類似產品但針對不同客戶的工廠。
這不但是誠信,也是知識管理的極致運用。
*** 敏實集團BOSS管理學 ***
- 面對不同階層幹部不同的逆向要求…
創辦人秦榮華
對高階主管要求的是他們的管理技能,對中階主管談最多的是抱負及鼓勵。
編按:一般企業大部份都是對高階主管談理想與抱負,對中階主管談管理技能。
為什麼,敏實集團的做法卻相反呢?
小編的解析是,
正因為這些中階主管是集團未來發展的骨幹,與其要求學技能,
不如先讓其態度轉變,人一旦認同某些事,幹起活來就會快。
所以,身為管理者或經營者的我們,
是否花太少時間與幹部們聊聊理想、聊聊價值觀、聊聊對未來的期待了呢?
我們主從之間,今天有好好地溝通了嗎?
- 會議主持五步驟,讓老鳥串連菜鳥一起拼…
第一:先嚴格,正色追問,緊迫盯人
第二:說願景,讓其瞭解自己的重要性,並接受建言
第三:緩氣氛,展現親和力,讓對方能接受相關建議
第四:壓時間,務必要求落實其訂好下次追蹤的日期
第五:連坐法,詢對方上級與上上級主管名,是要他們可以上下一起拼
編按:太多的檢討會議是否…
1.充斥肅殺檢討之氣
2.異常或問題大家推
3.出了事主管不出聲
4.主管若氣會一路氣
5.說好對事總是對人
若是公司的會議文化已是演變到這樣,相信我,不在會有人願意說真話?
然會演變到這樣地步,是誰造成的呢?
賣個關子,大家應該都知道關鍵主角是誰了吧?
- 落實真正的精實,不求華麗的空洞…
一、對員工點評犀利要求,但也給台階下…編按:面子管理(面子是要給部屬的)
二、不表揚做到流鼻血且加班的人… 編按:真因管理(要找的是深層真因)
三、不要漂亮空洞的解決方案… 編按:執行力 (要的是明確的行動)
- 業務部門與人員要能換位思考…
一、要瞭解客戶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方向…
編按:
要瞭解對方需求才能提前因應與滿足,面對競爭對手才會有機會在彎道超車呀
二、更重要的是要和客戶的研發部門與技術部門交流…
編按:
源頭管理的精要,與客戶研發與技術部門連動,如何做到讓他們不能沒有我們?
至少也要做到讓客戶覺得,有我們真好。
當客戶最前端都信賴我們了,業績會沒有起色嗎?
最後…
用一句敏實集團創辦人最常問部屬與幹部的話來最總結…
( 因為,小編超喜歡這句話的內涵意味了 )
我們敏實的下一頁在那?
(我們公司的下一步在那?)
有沒有往前大大跨一步去想?要維持領先的競爭力,唯此法則而已。
註:以上內文,主要是小編閱讀商業周刊1621期主題文後的個人心得想法。
若想更深入瞭解,建議趕快去買一本來看哦。
作者:林致賢 全台少數兼具製造、人資、經管產業經歷之顧問講師
- Facebook
- Google+
Pinterest
網友個人意見,不代表本站立場,對於發言內容,由發表者自負責任。